509 发表于 2011-6-13 11:26:25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的人听见“道”,会马上亲身实践。中士的人听见“道”,会将信将疑不一定回去实践。下士的人听见“道”会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正是因为下士的大笑,才显出道的高深。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所以古人提出:明白“道”的人好像很愚昧,修“道”的人好像是在退步,平坦的生活道路好象那样坎坷。(这里大家可以参考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上德的人虚怀若谷,持白守黑,广德不盈,不立不施,不矜其真。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世界上最大的方正是没有边角,最大的容器是没有形状可言,最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大的形象是看不见的,大道隐微而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唯有“道”善于生化万物,并使万物生成。兄弟修道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去。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略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

哥哥默然。花开的智慧
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更为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时,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大有唯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法师想了一个用来启发、点化他的非常美丽的教案。这一天,法师送了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给这位小沙弥,让他在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花卉的生长状况。第二天一早,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跑来了,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法师就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没有。”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小沙弥愣了一阵之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诺诺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