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0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十五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1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代得到(道)的人,幽微、精妙、玄奥、通达,他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因为难以了解,所以只能勉强的把它描述一下,他立身行事,犹豫小心,就如同冬天河一样,不敢贸然下水似的,他谨戒惧,就好象怕四邻窥伺一般;他为人处事庄重恭敬、彬彬有礼;他修道进德、除情去欲,如同春雪溶化一样;他的本质敦厚朴实,就像没有雕琢的素材;他的胸怀宽广、态度谦下,就像渊深的山谷;他的表现浑噩愚昧、不露锋芒,就像混浊的大水一样。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谁能在浑浊动荡的局面安定下来,澄清自己拿?谁又能在安静中求变,慢慢的发展自己哪?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会自满的,就是因为他不能自满所以能去旧的换新的,心灵中永远保持着清明活泼。
毛泽东的大智慧
本段老子用“静之徐清”“动之徐生”阐述了一种 “和平演变”“推陈出新”的方法。完全按照事物规律和法则行事,“静”可以使混浊澄清,“动”可以推动新事物的发展。


毛主席就是运用此道的大智慧者,自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然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到了1929年年底,这种情绪依然在党和军队内弥漫。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给予了答复,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信中,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让每个不识字的农民都成为军事运用家。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领一群农民上了井冈山,当时的中国农民连字都写不了几个,更不要说熟读兵法了。要领导这样一支手拿镰刀、锄头的农民队伍百战百胜,没有超凡的大智慧是断然做不到的。电影“地道战”中:“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龄稍大一点的人恐怕都记忆犹新。这就是毛泽东的大智慧之所在。要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要把中华民族流传给我们的四千多部军事著作,用最言简意赅的“顺口溜”把它总结出来,于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16字方针应运而生了。这短短的16个字,指导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完成了“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一个个载入史册、名垂青史的著名战例。毛泽东是世界军事史上,建立“全民皆兵以弱胜强军事体系”的第一人。


他善于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来做大文章,从而掀起波澜壮阔的大局面。战争年代掀起了学习刘胡兰、董存瑞、欧阳海、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的热潮,从而带动亿万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


说到雷锋,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精神整整感召了一代人,分析一下雷锋所做的事:一颗螺丝钉、一分钱、帮助一个老人、不知疲倦的工作、……等等,没有哪一件事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好事”,这就是毛泽东对雷锋的评价;铁人王进喜,咱们的好县长焦裕禄,掏粪模范石传祥等等,简直不胜枚举。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


毛主席是把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塑造成英雄事迹,从而带动全社会轰轰烈烈、干劲冲天大局面的第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论坛

GMT+8, 2024-11-21 21:04 , Processed in 0.0507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